四人帮垮台后,贺子珍说出多年的心愿,邓小平为何3年后才答复
1976年10月,“四人帮”落入法网的消息传遍全国,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因这一历史的伟大转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躺在病床上的贺子珍也对这一消息感到十分欣慰,她对当时在她身边的女儿李敏说:“从现在起,我终于可以做一些我想要做的事了。”
随后,贺子珍立刻给邓小平同志写信,说出了埋藏在自己心头长达近三十年的愿望。然而,令人感到诧异的是:直到3年之后,贺子珍的愿望才被邓小平予以答复。
(晚年贺子珍)
那么,埋藏在贺子珍心头长达三十年的心愿,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贺子珍的两个心愿,直到1979年才得到邓小平的批复?
如果您对这个故事感兴趣,还请一键三连,点个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为您讲述的最大动力!
(毛主席与贺子珍合影)
贺子珍埋藏了近三十年的心愿究竟是什么,要从她和毛主席的相识说起。
1910年9月28日,贺子珍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的一户开明乡绅家庭。贺子珍的父亲贺焕文是当地著名的乡贤,因此贺子珍从小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环境。长大成人后,知书达理的贺子珍与其兄长贺敏学,妹妹贺怡并称为“永新三贺”。
(贺子珍与贺怡合影)
1924年,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达成,两党共同提出了“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口号,国民革命的浪潮在华夏大地上风起云涌,彼时正在福音堂女子学校就读的贺子珍,也深受进步思想的鼓舞,对革命的生活心向往之。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一路上击败北洋军阀孙传芳、吴佩孚。然而,正当中国人民认为革命革命会以国家的统一,工农的胜利而划上圆满的句号时,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昔日里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就此夭折,反共、反人民的白色恐怖笼罩在华夏大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正当革命陷入危急的局势时,贺子珍此时挺身而出,与兄长贺敏学,妹妹贺怡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贺子珍本人在组织永新县农民发动起义后,为躲避国民党追捕,跟随着毛主席的工农武装红军登上井冈山,成为了井冈山上的第一位女革命战士。
彼时毛主席的爱妻杨开慧遭到了国民党军阀何健的拘捕,主席和杨开慧的三个孩子,也落入了敌人的魔爪,当时生死不明。面对着因为投身革命而导致的家庭悲剧,毛主席一度自责不已,然而贺子珍的出现给予了毛主席在人生至暗时刻的温暖。1928年5月,毛主席与贺子珍正式结为夫妻。
在与毛主席结为革命伉俪后,贺子珍处处以毛主席为榜样,以更大的精力投身到革命斗争当中:1931年,贺子珍被任命为中央苏区机要科科长,承担着我党情报工作的重任。在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毛主席一度受到王明、博古的排挤,失去了军事指挥权,在许多人劝贺子珍离开毛主席时,贺子珍坚定不移地选择留在了毛主席的身边,这是她对主席的一份深情,也是她对革命的坚定信仰。
历史的事实永远胜于任何雄辩:1934年10月,受王明、博古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踏上长征之路。刚刚经历过生育的贺子珍不顾自身的身体状况,义无反顾地跟上了红军的大部队。在红军长征途中,贺子珍为了掩护宋任穷的夫人钟月林,不幸被国民党轰炸的飞机炸伤,当即倒在了血泊之中。
(毛主席与贺子珍)
众人看到身受重伤的贺子珍时,顿时焦急万分,红军立刻组织了对贺子珍的手术,尽可能地摘除了贺子珍身上的弹片。但由于红军在长征途中缺医少药的恶劣环境,贺子珍肺部的弹片终究还是没能来得及取出,这让贺子珍在这次受伤之后,身体变得极度虚弱,终其一生都饱受病痛的折磨。
1935年,在中央红军顺利抵达陕北后,贺子珍于1936年又为毛主席生下了一个女儿,毛主席为这个新生的小女儿取名为“毛娇娇”,后来改名为“李敏”。贺子珍的一生和毛主席共生育有三子三女,李敏是贺子珍与毛主席二人唯一留在身边,抚养长大的孩子,因此无论是贺子珍还是毛主席都对这个孩子十分心疼。
(李敏与孔令华夫妇)
遗憾的是,由于在抵达陕北之后,贺子珍的身体因为此前长征途中的受伤而恶化,加上贺子珍刚刚经历生育,因此情绪上变得分外敏感。一天,贺子珍看到毛主席与前来采访他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相谈甚欢,由此心生误会。贺子珍是一个性情刚烈的人,她在得知许多共产党员都前去苏联接受疗养后,决定也想要远赴苏联,治疗自己在战争中落下的旧伤,同时平复自己的心情。
毛主席得知后,多次挽留贺子珍,但无奈贺子珍去意已决。1938年,贺子珍抵达苏联莫斯科,然而在经过苏联专家的诊断后,人们发现贺子珍过去的弹片已经和身体上的肌肉和器官组织紧紧嵌合在了一起,想要用手术的方式取出弹片已经非常困难。对此,贺子珍心如死灰——这意味着她在战场上落下的疾病,恐怕一辈子都没有康复的可能。
(贺子珍)
贺子珍在离开延安后,毛主席也十分担心贺子珍的身心健康状况。贺子珍不懂俄语,在苏联又没有一个知心之人陪伴在侧,毛主席决定让年仅四岁的爱女毛娇娇(李敏)远赴苏联,到贺子珍身边陪伴她的母亲。在苏联定居的漫长时光里,幸亏有毛娇娇的陪伴,才让贺子珍的生活不至于过度孤寂。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的爆发让贺子珍所在的苏联生活状况也非常不容乐观,在德国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下,毛姣姣所在的苏联国际儿童院很难保障正常的食品供应,毛姣姣也因此患上了急性脑膜炎。苏联专家一致认为,毛娇娇很难挺过这次难关,一度想要把毛姣姣送到太平间。但是贺子珍无论如何也不想放弃她和毛主席之间唯一留在身边的这个孩子,贺子珍用自己种的土豆和当地居民换来白糖和牛奶,喂养毛姣姣,这才让毛娇娇在那场战乱和饥荒中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毛主席与毛姣姣合影)
然而,贺子珍在保护毛姣姣过程中对苏联专家激烈的态度,给了别有用心之人暗害她的口实——在长征途中被批评犯了“左倾错误”的王明,在苏联借题发挥,荒谬地指责贺子珍“精神有问题”,贺子珍因此被关入苏联的精神病院,多年来蒙受了种种的不公正待遇。直至1947年毛主席才得知了贺子珍的近况,让王稼祥作为谈判代表与苏联交涉,将贺子珍、毛娇娇母子双双接回国内。
回国后的贺子珍,被安排在哈尔滨参加工作。此时的她,这才得知了毛主席与江青结婚的消息,虽然贺子珍为此感到十分难过,但也无奈地接受了这样的现实。不久之后,贺子珍便忍痛割爱,将毛姣姣送到毛主席的身边,让他们父女二人团聚,毛姣姣在回到主席身边后从此改名“李敏”,但从未叫过江青“妈妈”。
(毛主席与李敏、孔令华合影)
陪伴在毛主席身边的李敏,成为了毛主席晚年与贺子珍之间感情沟通的钥匙。毛主席得知贺子珍的身体很不好,也非常思念女儿,于是在暑假的时候就让李敏带着一些水果和补品,陪伴在贺子珍的身边。李敏知道母亲非常思念毛主席,1954年全国第一次人大召开后,贺子珍在收音机旁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时,激动和难过得当场晕了过去,李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贺子珍也不止一次向李敏提出,自己想要回到北京,看望毛主席一眼。
身为女儿的李敏于心不忍,于是将贺子珍的近况告知了毛主席。毛主席听说后,不禁叹了口气,说道:“难道让你妈妈来到北京,就不会被人排挤了吗?”——从主席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年的江青究竟有多霸道。无奈之下,在李敏的斡旋下,毛主席与贺子珍才于1959年在庐山的“美庐”上相会,这是毛主席与贺子珍夫妇二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在女儿李敏与孔令华结婚,组成自己新的家庭后,贺子珍与毛主席之间的联系更是逐年减少。实际上,贺子珍与毛主席之间的女儿李敏也受到江青的排挤,在毛主席最后五年的时光里,女儿李敏能够看望毛主席的次数不过3次。1976年9月,李敏在毛主席生命的弥留之际,才被准许出现在主席的榻边,主席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道:“娇娇,你来了,你怎么不来看望爸爸呀?”
江青等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最终引发了人民的愤怒。在1976年10月,人民终于将为祸多年的四人帮绳之以法,贺子珍也终于敢向党中央组织写信,说出自己埋藏在心头长达近三十年的愿望:第一个愿望便是前去北京,看望毛主席的遗体;第二个愿望是希望自己能够获得一个职位,为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献上一份绵薄之力。
然而,在贺子珍向党中央写信期间,贺子珍的女儿李敏正在因为历史原因接受隔离审查。同时国家还有诸多的拨乱反正工作,仍然有待完成。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邓小平正式成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后,贺子珍的两个心愿才被批准,邓小平说道:“我们应该同意贺子珍同志立刻来北京,对于贺子珍同志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不得怠慢。”随后,贺子珍被增补为五届二次政协会议的政协委员。
1979年,贺子珍终于来到了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面前,眼望着毛主席的遗体,贺子珍不禁潸然泪下,向毛主席献上了自己准备已久的花圈——自此,贺子珍余生的两个心愿全部达成。在此之后,贺子珍似乎失去了生活中全部的支柱,20世纪80年代,贺子珍的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恶化,最终于1984年4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74岁。
(晚年贺子珍)
纵观贺子珍的一生,她和毛主席之间的革命爱情可歌可泣,她为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贡献永世长存。贺子珍对毛主席的这份长情,或许不可避免地有着遗憾和悲剧的色彩,但注定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成为后世百年流传的一段佳话!

